出境游客激增,與人們收入水平提高、消費觀念轉變有關系,而國內一些景區(qū)票價高、交通堵、食宿難、秩序差等,也是不少游客“舍近求遠”的重要因素
前不久,筆者利用年假到歐洲旅行,近兩周時間里,進古堡、賞佳景、嘗美食,一路下來,除了機票,最大的花費是住宿、租車、吃飯。至于門票,古堡、博物館門票價格一般不過十幾歐元。景區(qū)內的穿梭巴士,很多是免費,小鎮(zhèn)也不收門票。聯(lián)想到之前在國內南方某地的旅行:每人門票230元,纜車票170元(上下山),景區(qū)內部巴士票價19元……我們一家三口,光這些費用就1300多元。兩相對比,令人感慨。
今年“十一”長假,一些高高在上的景區(qū)門票和頻頻出現(xiàn)的“宰客”新聞,再次觸動著人們的神經(jīng):張家界245元、西霞口230元、莫高窟220元……而“38元一只蝦”“天價蟹”等事件,更讓游客卻步。很多人說:如今在國內旅行花費高、“風險”大,遠不如出境旅游省心。
根據(jù)國家旅游局的數(shù)據(jù),2014年我國內地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億人次,預計今年出境旅游人數(shù)將超1.2億人次;氐2000年,我國內地出境游人數(shù)只有1050萬人次,15年來增長速度世界少見。今年“十一”黃金周期間,赴日本、韓國、東南亞等熱門出境游線路全線暴漲。